1948年1月15日下午,解放军攻占邓县外城后乘胜向内城发起攻击。战士们打通内城墙附近的民房,隐蔽前进到选定的突破口。八十四团九连率先从内城东北角攻上城头,立即向纵深发展,一个冲锋,打到南关街。紧接着各部先后攻入内城,经过3个多小时的短兵相接,于1948年1月16日6时全歼守敌。
" N u* }4 d" I9 M( f. Z/ o- k
( v: }# c2 }7 X( j
1 m- m" |/ Q5 G% ~3 `电影《突破口》拍摄镜头中的战火硝烟: n% @5 y9 c) R
外城被攻克之时,丁叔恒在通往城北夹道内的地下指挥部一面向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发电求援,表示要誓死抵抗;一面召开军政要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并宣布:“丁某誓与县城共存亡,以报答党国养育之恩,哪位兄弟敢三心二意动摇逃跑,就地枪决!”会后,华中剿总电到,令丁叔恒死守邓县。县警察局长盂昭铎和社会科长李修杰揣摩透丁叔恒心思,便搀扶着丁叔恒,在王乾一、盂继华、汪海涛等人和事前安排好的保镖连护拥下穿过夹道,跨过特制的浮桥,出城北逃。战后民间有歌谣唱曰:“守丁一万多,解放军来了乱哆嗦。丁大牙诡计多,抛下壮丁他跑脱”。邓县机械厂老工人赵湍泽回忆,当时他住在南关街铁工厂,县城解放的当天晚上,他隔着门缝看到,胜利后的解放军战士虽然很疲惫,但有说有笑。他们一个个抱着枪坐在街道两旁休息,穿的棉裤都湿透了,但不入民宅,不惊扰百姓。笫二天早上,满街的战士不见了,原来天不明的时候,部队已经悄悄地转战他乡了。
8 Q3 N% a) e" h# {& N" Y& ?5 d4 S) V8 }" e
邓县战役后,桐柏军区部队前往邓县北部剿匪。 : e; y) R2 H; U& W
邓县战役是桐柏军区部队在刚刚经过长途行军作战,未作休整补充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坚战。此次战役共歼敌13个团,毙、伤、俘敌130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3 L; m+ C& ], E: R5 R7 v* w 3 C t8 a& V2 @" E; ~4 }. |
1948年1月底,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在汲滩镇山陕会馆召开庆功大会。! h# K8 a6 n: g3 v! K3 r
邓县守敌虽非正规军,但也相当顽固;其中的 4个“机动团”装备和正规军差不多。所以解放军战士们编有顺口溜:“走七州,打八县,没见邓县真捣蛋”。
. ^" t1 S* [/ c! d; l" b: k! X4 x: C5 W$ h7 `* h
毛泽东亲拟的电文1 ]6 Y$ d* j' A" k. {& N F: K
e9 X) Y/ T0 @/ p邓县战役的胜利是创建桐柏根据地的“奠基礼”,受到大军区“为人民立了大功”的来电表扬,并收到了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亲拟电文“刘、邓、李: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的贺电。 ?. ~* G( w: J
; Q. i# ]% ~' a; D; u$ @
邓县战役中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有功人员及功臣代表合影照
0 o# R+ F, p& `/ X# W' x) j. `8 a. @ 破城后,邓县地下党员孙鼎与桐柏三分区党委取得了联系,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带领地下党员动员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这一次邓县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在桐柏地区不仅打开了局面,而且站稳了脚跟。全区相继建立起20个县级政权,革命斗争形势蓬勃发展。3 z* n+ R9 {, A* O5 A8 v0 n
# l# v6 ]4 X7 a8 v6 ?( M9 p5 z. h1991年5月,孙鼎接受电视采访时介绍了邓县地下党工委进行斗争的情况 7 P( M# y8 H5 ]' q
( c9 ~) \! r# N. I) R
7 c8 [/ [7 w: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