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乡间,看着田地里即将进入烤制程序的烟叶,镇平县彭营镇罗李沟村村民段永敏心里美滋滋的。 传统农业收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乏力”、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这些制约罗李沟村发展的瓶颈曾经让村“两委”一班人伤透了脑筋。2017年该县信访局工作人员余一博经组织安排,来到该村驻村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难题,这个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想法。 农村富不富,发展产业是支柱。余一博在大量入户走访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学习、深入思考,结合罗李沟村实际情况,与村“两委”达成共识:把发展烟叶种植作为该村扔掉穷帽子的“突破口”。既是老党员又是副支书的段永敏第一个响应,在他的带头下,全村共种烟叶420亩,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8万元。党支部为烟叶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党建引领让农村发展有了“主心骨”,让群众吃了“定心丸”。 近年来,镇平县树牢全域党建理念,突破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界限,组成“党建扶贫联合体”,帮扶到户,扶持产业,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合力。该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农村党建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老百姓得到实打实的好处。晁陂镇把红薯种植做成大产业,借助“网红+直播”的模式让本地出产的红薯走进城市,摆上餐桌。为了发展红薯产业,该镇将党支部建在红薯产业链上,按照“党建+电商+合作社+红薯产业”模式,依托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提供了新路子,真正使土地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就是要直击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解难题、破瓶颈、促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张书盈说。 镇平县成立了玉雕行业扶贫联盟联合党支部,整合玉雕扶贫专班、县玉管委、县宝协、业内爱心人士等力量共387人,下设12个党小组和35个联村帮户工作队。他们筹款2700余万元,用于结对帮扶的37个村,改善户容户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车间、慰问贫困户和贫困生。围绕金鱼、樱桃、莲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该县分别建立联合党组织,整合全产业链生产和经营主体、政府监管部门、技术支撑、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劳务用工等资源要素,在实现抱团发展、提高产业效益的同时,放大产业带贫效应,助力贫困户增收。 “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不但盘活了土地、信息、科技、市场等要素,而且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动力。”镇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刁晓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