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把农村塘坝疏浚整治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乡村振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去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日常管护等探索创新方法,有效破解制约瓶颈,持续打造精品工程,在抗御去冬今春旱情,增加农村河道蓄水调洪能力和生态修复,在产业增收、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特色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位推进,齐抓共管。西峡县委、县政府把坑塘整治作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和方案,突出重点,克服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攻坚推进。将坑塘整治任务落实到各乡镇,明确责任,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包村推进的强大合力。
创新思路,统筹兼顾。西峡县水利局创新工作思路,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塘坝整治作为服务林果、观光、生态三大特色产业发展,保障产业需水,营造生态湿地,创新小塘坝服务大产业、小生态助推大振兴的特色产业带动区,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清理坑塘垃圾淤泥、疏浚进出水口、整修岸坡、净化水质、绿化堤岸等治理措施,逐步消除乡村河段、塘坝黑臭水体,修复农村水生态,实现治理一串小塘坝改善一片大环境的农村宜居特色区。 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根据地理特点和水资源状况,结合产业发展科学规划设计,宜塘则塘,宜坝则坝,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坑塘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坚持一塘一策、分类施治,平原岗丘区以坑塘为主,山区以堰坝为主,同时配套以绿化景观,为群众打造了生态宜居的生活家园,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美景。
建立机制,长效监管。坚持以镇村为管护主体对塘坝统一编号、建档立卡,统一制作标牌并公示,明确塘坝管护责任人,切实巩固塘坝整治成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探索推行公益、租赁、承包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明确工程产权、管理主体、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管护费用,确保工程建后有人管,能够持续发挥效益,避免损毁破坏,做好建后管护工作。 目前西峡县己整治塘坝新增库容200余万立方米。依托整治成果,一大批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红色人文亮点相继涌现,水清景美、宜居宜赏的生态地标逐渐形成,群众守着塘坝做起种植采摘、养殖垂钓、民俗餐饮、特色旅游等产业,实现新的发展机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